融优学堂-精品慕课学习平台(北京高校优质课程研究会)
首页
课程
课程群
注册
登录
账户登录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获取验证码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学号登录
学号登录
请选择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延安大学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
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北京语言大学
济宁技师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石家庄机械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四川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燕山大学
网上注册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烟台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外交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开放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
郑州大学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业学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忘记密码
立即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账户登录
请输入原密码:
请输入新密码:
请输入确认密码:
确认
修改密码及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更改并保存
关闭
注册课程联盟账号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
《服务条款》
同意协议并注册
绑定学号
绑定
仅限机器人回答,不支持人工回复。
QQ:2139690990
QQ:953581658
工作日 8:30-17:30
需要添加好友后才可以发起提问
服务热线
010-82887279
转8059
18601339893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扫码下载手机APP
111111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属性。
32
学时
2
学分
25052人报名学习
2018春
2018秋
2019春
2019秋
2020春
2020秋
课程报名
课程开放时间:
至
刘后滨
教授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古典与区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院教授,哈佛燕京学社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北京市和国家教学名师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六典》疏证”。
赵璐璐
副教授
赵璐璐,历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讲“中国古代中央决策制度”“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史记》与中国文化”等课程。
张耐冬
副教授
张耐冬,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北朝至唐代政治史、中古时期史学史。主讲“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通史”等课程。
课程介绍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本课程从历史上治国理政经验教训总结的角度,按为君之道、君臣鉴戒和用人理念的逻辑,选取书中若干事件的叙事文字,结合其它史料,深入探讨传统史学著作中蕴含的政治智慧。课程还旨在分析文本、事件与真相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多种可能性,力图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
考核要求
课程安排
第
1
章
课程介绍
1. 考评规则
2. 考评规则
3. 考评规则
4. 考评规则
5. 考评规则
6. 课程团队
第
2
章
第一章 绪论
1. 编纂背景--历史记忆中的司马光
2. 编纂背景--无趣的君子
3. 编纂背景--自我放逐
4. 编纂背景--迂叟
5. 三种文本形态--臣光曰--曹氏篡汉
6. 三种文本形态--臣光曰--玄武门之变
7. 三种文本形态--臣光曰--考异 武后斥群臣
8. 三种文本形态--寓褒贬于叙事 柳玭迁转
9. 三层次--郑国疲秦
10. 三层次--弹劾李靖
第
3
章
第二章 为君之道
1. 论人君修心治国之要
2. 立纲陈纪
3. 以民为本
4. 以民为本--太宗娶妇
5. 以民为本--载舟覆舟
6. 天下为公--雍齿获封侯
7. 天下为公--淮安王争功
8. 天下为公--高熲见疑
9. 天下为公--以公取人
第
4
章
第三章 君臣鉴戒
1.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从谏则圣
2.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奉天论难
3.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君臣论谏
4.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太宗纳谏成明君
5.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进谏之要在君上
6.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炀帝刚愎之鉴
7.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人镜魏玄成
8. 兼听纳谏 推诚布公--拒谏而亡
9. 功成身退 君臣正位--酬功报德
10. 功成身退 君臣正位--三杰异命
11. 功成身退 君臣正位--李靖见诬
12. 用人不疑 信而任之--君臣信任之艰难
13. 用人不疑 信而任之--王翦请田
14. 用人不疑 信而任之--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
15. 用人不疑 信而任之--“佞臣”宇文士及
16. 用人不疑 信而任之--杜淹心服封德彝
17. 用人不疑 信而任之--魏徵论房玄龄不当责
18. 用人不疑 信而任之--走出险滩 开创盛唐
第
5
章
第四章 用人理念
1. 以德统才 德才兼备--智赵之兴亡
2. 以德统才 德才兼备--汉祖戮丁公
3. 以德统才 德才兼备--长乐老冯道
4. 以德统才 德才兼备--文宗论党争
5. 以德统才 德才兼备--裴行俭识人
6. 用人如器 各取所长--子思荐苟变
7. 用人如器 各取所长--王珪论群相
8. 用人如器 各取所长--伴食宰相卢怀慎
9. 唐太宗论用人
10. 唐太宗用人的政治背景
11. 因应形势 打破常规--汉武得人--卫青拔于骑奴
12. 因应形势 打破常规--汉武得人--主父偃布衣见幸
13. 因应形势 打破常规--汉武得人--田千秋一言得拜
14. 因应形势 打破常规--汉武得人--温公议汉武
15. 因应形势 打破常规--武后用人--告密授官
16. 因应形势 打破常规--武后用人--禄位致才
17. 举之以众 取之以公--苏东坡之问
18. 举之以众 取之以公--司马光之答
第
6
章
期末考试
1. 课程评价
2. 期末考试
3. 期末考试
4. 期末考试
5. 期末考试
6. 期末考试
7. 期末考试
8. 期末考试
9. 期末考试
课程资料
1
因革损益——中国制度文化的内在精神
关闭
2
我们该如何阅读资治通鉴
关闭
3
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关闭
4
古代选官机制的当前借鉴.pdf
关闭
5
廊庙之器如何造就
关闭
6
通鉴精读慕课 阅读书目.pdf
关闭
7
_资治通鉴_叙事中的史事考订与历_省略_初_诸将争功_事件书写的个案分析_张耐冬.pdf
关闭
8
如何面对_史料_历史书写的不同文体与叙事特征_刘后滨.pdf
关闭
9
从_资治通鉴_看历史如何资治_刘后滨.pdf
关闭
10
开元名相张说的得意人生与政治品格_刘后滨.pdf
关闭
11
陆贽劝导唐德宗走出君臣阻隔的困局_刘后滨.pdf
关闭
12
司马光编修_资治通鉴_的背景_刘后滨.pdf
关闭
13
唐代名相房玄龄_刘后滨.pdf
关闭
14
是谁弹劾了凯旋的李靖_刘后滨.pdf
关闭
15
唐太宗与_门神_尉迟敬德_刘后滨.pdf
关闭
16
_苏东坡之问_与司马光的困局_刘后滨.pdf
关闭
17
贞观君臣政治风气建设的现代启示_赵璐璐.pdf
关闭
18
魏征的反批评_刘后滨.pdf
关闭
19
_神童_与_神探_狄仁杰早年的传奇人生_刘后滨.pdf
关闭
20
狄仁杰为何能活着走出_例竟门_刘后滨.pdf
关闭
21
民生多艰__权贵当道__贪腐横行__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_刘后滨.pdf
关闭
22
太原起兵真相再探.pdf
关闭
23
“初唐四杰”的壮志豪情
关闭
24
唐玄宗与姚崇_一对君臣的相互成就_刘后滨.pdf
关闭
25
再读_盛唐政治制度研究_赵璐璐.pdf
关闭
26
爵位官位的历史沉浮_张耐冬.pdf
关闭
27
中国古代政治中枢治乱考_张耐冬.pdf
关闭
28
罗新:我们面对的全部史料都是遗忘竞争的结果
关闭
29
刘后滨 张耐冬:陈寅恪的士大夫情结与学术取向
关闭
30
我为什么这样写司马光_赵冬梅.pdf
关闭
31
唐太宗给司马光出的难题.pdf
关闭
32
试析_司马光击瓮_故事的史源及其产生背景_邱靖嘉.pdf
关闭
33
唐太宗的政绩观与贞观之治_刘后滨.pdf
关闭
34
柳立言导读讲谈社中国历史宋朝卷:不要再误解宋朝了
关闭
35
《唐六典》的性质与制度描述方式 刘后滨
关闭
36
如何看待司马光贬斥_初唐四杰_刘后滨.pdf
关闭
37
纵囚归狱与初唐的德政制造_陈爽.pdf
关闭
38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与文书勾检制度_刘后滨.pdf
关闭
39
李泌与大唐国运的盘整_上_刘后滨.pdf
关闭
40
洛阳与汴梁_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的_省略_世纪80年代理学历史与思想的考察_葛兆光.pdf
关闭
41
和解的破灭_司马光最后18个月的宋朝政治_赵冬梅.pdf
关闭
42
从每卷结衔看_资治通鉴_各纪的撰进时间_梁太济.pdf
关闭
43
李泌与大唐国运的盘整_下_刘后滨.pdf
关闭
44
孙吴建国的道路_田余庆.pdf
关闭
45
阎步克 中古士族的容止崇尚与古代选官的以貌取人.pdf
关闭
46
吴宗国 唐玄宗治国之策与唐朝的盛衰.pdf
关闭
47
张广达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pdf
关闭
48
翦伯赞 学习司马光编写《通鉴》的精神.pdf
关闭
讨论(14573)
刘后滨
2022秋季学期课程要求 ...
09-24
各位同学,大家好!本学期继续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线下6周。前两周主要介绍《资治通鉴》及 ...
建课管理员
延河联盟选课的学生请注意
09-28
延河联盟选课的学生,请点击【学号登录】,无需自行注册。用户名为学号,初始密码是学号后六位,完善个人信 ...
刘后滨
评论区讨论问题的几点提示
03-29
各位同学: 很高兴看到大家在本课程的引导下展开了积极的有深度的历史学习。建议大家不必重复提问,而是去 ...
汪昱彤
东汉党锢之祸的简化归因
04-25
司马光将宦官专权归咎于士人“清议过激”,是否弱化皇权失控这一结构性矛盾?